1.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是指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从入学的那一年起计算工龄。比如学历是本科,工龄就从本科入学的那一年起算再加上工作时间计算。
2.再者,晋升岗位的时间也决定了薪级工资的档次,假如晋升职称的时间比别人要晚的话,工资也会有很大差别的。
3.工资不一样,一是要看学历和入学时间,二是看晋升职称的时间。
一、薪级工资等级
1、见习阶段的岗位工资:
博士见习845博士见习岗位工资
硕士见习770硕士位研究生岗位工资
双学见习710双学位、非硕士研究生班岗位工资
本科见习685大学本科见习岗位工资
大专见习655大学专科见习岗位工资
中专见习590中专毕业见习岗位工资
高中见习590高中毕业见习岗位工资
初中见习570初中毕业见习岗位工资
2、管理岗位薪级工资
管理岗位岗位级别工资标准
正厅三1640
副厅四1305
正处五1045
副处六850
正科七720
副科八640
科员九590
办事员十550
3、工勤岗位薪级工资标准
工勤岗位岗位级别工资标准
高级技师技术工一级830
技师技术工二级690
高级工技术工三级615
中级工技术工四级575
初级工技术工五级545
普通工普通工540
二、薪级工资套改政策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开始缴纳社保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是从2014年10月份开始实施的,在2014年10月份之前退休的,直接在财政领取退休金,不再补缴养老保险;2014年10月份后退休的要从这个时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之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进行补缴。
事业单位最后一天报名人数一般在报名截止后的几天内公布。具体的公布时间会根据不同事业单位而有所不同,可能会在官网、公告栏或社交媒体上发布。
报名人数的公布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制定更好的备考计划。因此,考生应该提前关注官方渠道的公告,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备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