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暴雨:伴随着雷电和强风的暴雨,常常伴有冰雹。
2. 阵雨:短时、强烈的雨,持续时间通常较短。
3. 细雨:雨滴小而密,持续时间较长。
4. 毛毛雨:极细小的雨滴,如细毛一般。
6. 雪:降落的是雪花而非雨水。
降水测量是评估地表水资源和水文循环等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降水测量方法:
1. 雨量计法:通过在地面安装雨量计并收集雨水,来测量降水的数量。雨量计可分为自动式和手动式。
2. 雷达法:利用雷达测量微波辐射信号与地面的交互反射,来推算空气中的降水量。雷达法可以实现大面积的降水量监测。
3. 卫星遥感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器观测卫星通过云层后照射到地面的可见和红外线光谱信息,来测定降水的范围、强度和时空分布等。
4. 梅花桶法:梅花桶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测量方法,可用于现场和实时降水量的测量。它利用一个直径为20-30厘米的圆桶,将其铺设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区域,通过测量收集的降水量来测算降水体积。
降水测量的实用性:降水测量在农业、灌溉、城市水供、洪水预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气象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降水数据是评价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的基础数据之一。通过连续监测降水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洪水、干旱、火灾等天气灾害。另外,在城市规划方面,降水测量还可以用来评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降水的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年降水量通常为每年2000毫米至300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空气对流旺盛,容易形成降水。
热带草原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之间,降水量通常为每年500毫米至1500毫米。该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量呈季节性变化。
热带沙漠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地区,年降水量通常不足100毫米。由于该地区常年受下沉气流控制,空气中的水分极少,难以形成降水。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海岸,年降水量通常为500毫米至1500毫米。其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全年降水量较为均匀。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至40°的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年降水量通常为300毫米至1000毫米。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年降水量通常为150毫米至500毫米。该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来源较少,降水量较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年降水量通常为1000毫米至2000毫米。这些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
纬度因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距海近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因素:暖流经过沿岸地区降水多,寒流经过沿岸地区降水少。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降水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例如,在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使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导致北半球许多地区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使得极地高压带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导致北半球许多地区降水增加。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例如,城市化、工业化等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中心的降水比周边地区多。而农业活动、森林砍伐等会导致“干旱化”,使得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